跟踪崛起、柔性迎头赶上

浏览量:336 发布时间:2023-11-17


光伏支架作为支撑光伏组件的“骨骼”,在终端电站中始终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固定支架凭借稳定性强、价格低廉且易维护的特点在支架市场中长期扮演“主角”。然而,随着全面平价时代到来、优质土地资源严重匮乏,以及非技术成本日益增长,电站开发商开始迫切寻求更为合理的投资开发模式。

在此背景下,跟踪支架降低度电成本和提升项目收益率的价值愈发凸显,光伏支架的市场格局亦开始悄然重构。

01 转变触发跟踪“拐点”

众所周知,尽管与传统固定支架相比,跟踪支架可以将电站发电量提升15%-25%左右,但其国内市场发展始终不温不火。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国内跟踪支架的市占率仅为12%,远低于欧美国家。

究其原因,这固然有政策环境和历史因素带来的影响。在补贴时代,合理利用小时数与限电政策是限制跟踪支架应用的最大障碍,高发电量不代表绝对高收益,在发电量与初始投资成本间,业主更倾向后者。同时,受制于技术成熟度,因跟踪支架导致的电站事故持续发生,这也成为阻碍其规模化应用的根本原因。

“转变”始于进入“十四五”之后,国内光伏电站开发逻辑、投资环境以及市场格局均在发生变化。

一方面,国策之下,国内光伏电站已然形成以大基地、整县分布式以及常规建设指标并行的开发格局,以沙戈荒为主的地形相对平整的基地项目为跟踪支架创造了发挥空间。

另一方面,“无补贴时代”光伏走向由市场驱动的新阶段,更高发电量象征着更高收益的可能性,不同于以往执着于短期初始投资和运维风险顾虑,从系统角度考虑项目全生命周期投资回报率成为当下更多业主首选。

此外,跟踪支架自身技术成熟度以及支架企业方案设计理念升级同样加速了“拐点”的提前。

02 需求刺激柔性崛起

尽管跟踪支架是公认的提高光伏电站发电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某些复杂地形条件下,跟踪支架的应用仍有其局限性,譬如,在许多山地项目中,假使采用传统固定支架或跟踪支架方案布置,往往会造成一些山地边缘部分空置,无法满足项目全容量并网要求。

因此,柔性支架这种可以突破地形局限的产品进入了行业视线,开始成为众多地形复杂项目的一致选择。

与传统固定支架、跟踪支架相比,柔性支架的优势在于高净空、大跨距,不仅有利于开展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光伏+”项目,还非常适合鱼塘、复杂山坡地、污水厂、滩涂、水渠等地的光伏安装,实现大幅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综合来看,无论在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还是降本增效方面,跟踪支架、柔性支架都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也必将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光伏支架企业,也必将持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跟踪柔性支架产品的研发与创新,以优质产品、高效服务,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